Builder.ai崩塌:從AI獨角獸到破產的啟示錄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 報導
曾被譽為「軟體開發的未來」,估值一度高達 15 億美元的 Builder.ai,近日因欺詐醜聞徹底倒閉,震驚科技圈。
這家來自倫敦的初創公司原本以「像點披薩一樣簡單」的軟體開發願景吸引了微軟、軟銀等巨頭投資,但事實卻是這場「AI奇蹟」背後充滿著虛假與誇大的謊言。
Builder.ai 的創始人 Sachin Dev Duggal 利用「AI驅動」的敘事包裝公司,連續多年吸引資金。然而,實際上該平台大部分工作是由印度開發者人工完成,AI 技術只是行銷的幌子。2019 年《華爾街日報》已揭示其技術落後,但公司仍以誇大收入與技術能力繼續融資,甚至騙過了微軟與卡達投資局等機構。
這場鬧劇最終在 2025 年 5 月落幕,Builder.ai 因資金斷裂、負債纍纍而申請破產。其崩塌再次提醒人們,炒作與可持續性之間的距離有多大。AI 洗白的問題不僅令投資人蒙受損失,也讓依賴其服務的小企業措手不及。
低程式碼/無程式碼市場仍在高速成長,但 Builder.ai 的失敗警示我們,技術真實性與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才是企業成功的基石。
未完,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帶你知多一點點!
我們知道以上的消息,對我們有什麼幫助?
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帶你知多一點點!
Builder.ai 的崩塌,遠遠不只是一次商業失敗,而是為我們敲響了幾個重要的警鐘,無論你是投資者、創業者,還是普通用戶,都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警示:
1. AI泡沫的危機
近年來,AI市場被過度炒作,許多公司用AI的名義吸引資金,但實際技術與承諾相距甚遠。Builder.ai就是典型案例——用人工假扮AI,掩蓋了技術能力的不足。這提醒我們,在面對AI相關產品或投資時,一定要具備更高的辨識力,深入了解背後的技術是否真實可行,而非僅看表面包裝。
2. 投資者需更謹慎
即使是微軟、軟銀這樣的巨頭,也因對技術的盲目信任而中招。投資者需要加強對技術背景的盡職調查,不僅僅是依賴創始人的履歷或市場宣傳。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,才是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核心。
3. 初創企業的啟發
對創業者來說,Builder.ai的故事提醒我們,過度包裝與誇大承諾可能帶來短期收益,但長期來看,缺乏實際能力的公司終將無法支撐市場期待。與其追求短期估值,不如專注於打造真正持久的產品與技術。
4. 用戶的風險意識
依賴初創公司的技術服務,如低程式碼/無程式碼平台,可能帶來潛在風險。一旦公司倒閉,應用程式或數據可能無法輕易轉移或重建,對中小企業或個人用戶而言損失巨大。因此,選擇服務供應商時,應考慮其穩定性與長期發展能力。
總結來說,Builder.ai的崩塌讓我們明白,無論是投資、創業還是使用AI技術,都需要理性判斷。與其被市場炒作牽著走,不如多一點點批判與專業思考,才能在這場AI革命中站穩腳跟。
[完]
對於以上消息,各位298電腦讀者又怎看呢?
歡迎到我們的<<討論區>>分享你的意見。
另外:
- 寫稿不容易,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記得Like我們的FB Fans Page與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呀!謝謝。
- 報料不斷:如果你有什麼新的資訊想讓廣大的電腦愛好者知道,也可以主動向我們編輯部電腦記者報料,報料電郵「info@wanchai298.com」。
- 攜手合作:若有任何廣告合作、商業合作或邀約採訪,亦歡迎電郵我們商談。
關注我們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Whatsapp頻道,為你帶來更多最新的科技新聞,讓你跟貼科技的發展!
「298電腦Whatsapp粉絲群」開通了喇,歡迎加入:https://wanchai298.com/fans
-
加入Whatsapp群組前應注意事項:
1. 加入WhatsApp群組後,您的電話號碼可能會被其他群組成員看到,請您根據個人意願慎重決定是否加入。
2.香港已將「起底」行為納入刑事罪行範疇。根據《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》(第486章)的最新修訂,未經同意公開他人個人資料屬刑事罪行,違者可能面臨罰款甚至監禁。
此法例旨在保護個人私隱,並嚴厲打擊不當的「起底」行為。若您在群組內發生爭執,請依法處理,切勿在網上引起誤解或進一步法律問題。
如需更多資訊,請參考: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網站。
-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
免費網上電腦雜誌,電腦IT人集中地!
網址:www.wanchai29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