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微型機器昆蟲革命:從災難救援到火星探險的未來科技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 報導
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實驗室裡,一群科學家正打造比蜜蜂更小的機器人,這些微型機械不僅能飛行、潛水,甚至能像跳蚤般躍過水面。這項技術不僅突破物理極限,更可能徹底改變人類應對災難、工業檢測,甚至外星探索的方式。
突破物理極限的微型奇蹟
據悉,MIT團隊研發的微型機器人重量僅175毫克,約兩顆Cheerios穀片的質量,卻能同時飛行與潛水。然而,在微小尺度下,表面張力成為巨大阻礙。研究員透過「爆炸突圍」的巧思解決問題:機器人潛水時分解水分子儲存氣體,再以火花引爆氣體,瞬間突破水面張力,一躍衝至30公分高空。另一款仿水黽機器人則透過600伏特電壓改變腳部親水性,實現「水下行走」的科幻場景。
我們看看相關影片:
軟性肌肉與自癒技術
傳統微型機器人依賴脆弱的壓電晶體驅動,MIT團隊改採創新的「軟性聚合物肌肉」。這種材料以碳納米管塗層模擬肌肉收縮,即使被仙人掌刺穿或雷射擊中,仍能自我修復。研究員更開發「雷射輔助修復技術」,透過燒灼受損區域隔離故障點,讓機器人具備驚人韌性。
能源困境與火星跳躍策略
微型化的致命挑戰在於能源。MIT團隊另闢蹊徑,開發僅硬幣大小的內燃機,以甲烷與氧氣混合爆炸驅動,單次跳躍可達60公分高,負重能力媲美蟑螂。更令人驚豔的是「跳躍飛行」概念——在火星低重力環境中,結合短暫飛行與彈跳移動,續航力可提升10倍,為未來火星探測器提供全新設計思路。
從工業檢測到倫理爭議
這些技術已投入實際應用。哈佛與勞斯萊斯合作,將蟑螂仿生機器人HAMR用於飛機引擎檢測。其每秒10.5倍身長的移動速度,搭配靜電吸附腳掌,能在複雜金屬結構中穿梭,大幅降低檢測成本。然而,微型機器人的「群體行動」潛力也引發隱憂。MIT團隊坦言,儘管當前技術仍依賴外部供電與運算,但五年內可能實現全自主化,這讓《黑鏡》中殺手機器蜜蜂的劇情不再遙遠。
《黑鏡》(Black Mirror)是英國電視4台(Channel 4)及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電視劇。由英國製片查理·布洛克編劇及製作。我們看看相關影片:
科學家的初心與反思
「若只為商業化,我們早該成立新創公司了。」主導研究的Kevin Chen博士強調,團隊核心動力仍是對未知領域的好奇。儘管微型機器人在搜救任務中尚未證明實效(如911事件中的失敗案例),但科學家相信,低成本、高耐受性的機器人群體,終將在災難現場發揮關鍵作用。
未來展望
隨著軟性肌肉、微型內燃機與自癒技術成熟,MIT的機器昆蟲正逐步擺脫線纜束縛。下一步挑戰是整合感測器與獨立電源,讓它們真正融入人類生活——無論是擔任工業偵察兵,或是成為火星探險先鋒,這些微小機械都將重新定義「科技尺度」的意義。
總結
MIT的微型機器昆蟲技術,展示了科技如何突破物理極限,為人類帶來無限可能。然而,這些技術也伴隨著隱私、倫理與社會風險。我們應以開放且謹慎的態度迎接這項科技革命,確保其發展方向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。
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提醒您:科技改變未來,但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!
[完]
對於以上消息,各位298電腦讀者又怎看呢?
歡迎到我們的<<討論區>>分享你的意見。
另外:
- 寫稿不容易,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記得Like我們的FB Fans Page與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呀!謝謝。
- 報料不斷:如果你有什麼新的資訊想讓廣大的電腦愛好者知道,也可以主動向我們編輯部電腦記者報料,報料電郵「info@wanchai298.com」。
- 攜手合作:若有任何廣告合作、商業合作或邀約採訪,亦歡迎電郵我們商談。
關注我們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Whatsapp頻道,為你帶來更多最新的科技新聞,讓你跟貼科技的發展!
「298電腦Whatsapp粉絲群」開通了喇,快些加入啦:https://wanchai298.com/fans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
免費網上電腦雜誌,電腦IT人集中地!
網址:www.wanchai29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