灣仔298電腦資訊網 報導
美國與中國近日達成共識,續簽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《科技合作協議》。
該協議首次簽署於1979年,是兩國在正常化外交關係後的首份正式合作文件,象徵著科技與國際關係的聯繫。隨著全球科技格局變化,此協議的續簽充滿挑戰與討論。
此次協議的談判經歷了漫長的拉鋸,2023年期間曾短暫延續兩次六個月,但在8月27日到期後,終於延長至未來五年。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,這份“現代化且加強版”的協議專注於基礎研究,並採取了多項新措施以應對國家安全風險,包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、提升透明度及數據互惠機制,為雙方研究人員提供更安全的合作框架。
然而,協議中刻意排除了人工智能、量子計算等敏感技術,反映出美方對中國科技軍事化的擔憂。美國政府近年來對晶片出口和其他戰略性技術加以嚴格管控,以防止相關技術被用於中國的軍事現代化。
支持續簽協議的人士認為,這不僅有助於兩國在氣候變化、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合作,也能維繫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學術交流。特別是在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,科技合作被視為僅存的橋梁之一。然而,批評聲音依然存在,有人指出,過去的“中國行動計劃”曾導致多位華裔科學家被不公平對待,甚至選擇離開美國,為協議的公正性蒙上陰影。
在中國方面,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僅以簡短聲明確認協議續簽,但其背後釋放的信號表明,中國同樣希望通過基礎研究合作緩和與美國的矛盾。未來,這項協議是否能在全球競爭加劇的環境中真正推動合作,仍需進一步觀察。
新聞來源:MSN Tech News
未完,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帶你知多一點點!
我們知道以上的消息,對我們有什麼幫助?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 帶你知多一點點!
從以上消息中,我們可以看到,中美在科技領域的互動不僅是國際政治的縮影,更是全球科技發展的風向標。以下是一些值得深思的啟發與危機:
對我們的幫助
- 全球市場合作機遇:即使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中美仍然願意就基礎研究展開合作,這表明科技合作在某些領域仍是雙贏的模式。對於企業而言,這提供了與國際機構合作的可能性,例如在可再生能源或醫療科技的創新方面。
- 科技人才培育:協議的續簽可能促進學術交流,為香港等地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科研項目的機會,有助於提升本地的技術能力。
可能的啟發
- 專注核心競爭力:協議聚焦基礎研究,表明基礎科學是未來創新和技術突破的基石。對香港企業來說,與其追逐熱門技術,不如從基礎科技入手,例如物聯網架構設計或數據分析模型,尋求長期競爭力。
- 數據透明化的重要性:協議新增的數據互惠條款,提醒我們在數據安全和透明化管理方面要與時俱進,這不僅是國際合作的要求,更是企業贏得信任的關鍵。
潛在的危機
- 技術管控風險:美國對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限制反映了技術管控趨勢。對香港科技企業來說,可能面臨採購高端技術或晶片的困難,這提醒我們要加速本地技術自給自足的進程。
- 學術合作受阻:中美間緊張關係依然存在,某些華裔學者曾因不公平指控被迫離開美國,這可能削弱兩國間的科研信任。香港作為國際樞紐,或需要在中立角色中努力維持學術與商業合作的穩定性。
總的來說,這份協議讓我們看到了競爭與合作的微妙平衡。作為個人或企業,我們應該關注這些趨勢,利用機遇加強實力,同時提早規劃應對可能的挑戰!
[完]
對於以上消息,各位298電腦讀者又怎看呢?
歡迎到我們的<<討論區>>分享你的意見。
另外:
- 寫稿不容易,如果大家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請記得Like我們的FB Fans Page與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呀!謝謝。
- 報料不斷:如果你有什麼新的資訊想讓廣大的電腦愛好者知道,也可以主動向我們編輯部電腦記者報料,報料電郵「info@wanchai298.com」。
- 攜手合作:若有任何廣告合作、商業合作或邀約採訪,亦歡迎電郵我們商談。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
免費網上電腦雜誌,電腦IT人集中地!
網址:www.wanchai29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