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被動到主動:如何培養成功創業的思維模式
在結業潮與裁員潮的陰影下,找工作變得愈發困難,越來越多人因此「被迫」走上創業之路。
在創業班中,參與者的背景各異,但有一類學生總讓人印象深刻——那些曾經經歷過失敗、心態相對被動的學員。他們往往需要不斷被提醒、催促,才能完成手頭的任務。然而,這種被動的態度,恰恰是創業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。
創業者與打工仔的分水嶺:思維模式
創業者與打工仔的最大差別,在於思維模式。打工仔通常習慣於等待指示,期待機會自然而然地降臨,甚至寄希望於某位「大人物」給予明確的任務後,才開始行動。對於這類人而言,沒有「僱主」的指示,他們彷彿就失去了方向感,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。
而創業者則截然不同。他們是機會的創造者,無論外界環境如何,他們始終積極主動,為自己鋪設通往成功的道路。他們深信,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,甚至能影響他人的命運。他們不等待機會,而是去尋找並創造機會。這種積極進取的心態,正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。
從學習到實踐:不要只學會理論,行動才是關鍵
以商業模式圖(Business Model Canvas)為例,還停留在打工者思維的學生在學習了商業模式設計後,對理論有了深刻理解,但卻停留在「知道」的階段。這時,具備創業思維的人,會主動將所學應用到自己的創業計劃中,著手規劃自己的商業模式圖。
然而,那些被動的學生,可能需要多次提醒才能行動。他們甚至可能問:「這是作業嗎?導師沒說一定要做啊!」這種被動等待的心態,會讓他們錯失創業路上的關鍵機會。
創業者的核心能力之一,就是把握機會、主動出擊。當你有了商業工具的知識儲備,下一步應該立即行動,把學到的東西化為自己的創業資產。
行動奠定基石:每一件事都是為自己的人生鋪路
我常對學生們說:「你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為自己的人生奠基。」這句話看似簡單,卻蘊含著深刻的意義。
選擇了創業這條路,就應該全力以赴,把每一個任務當作自己的責任。不要只為了完成導師布置的作業而行動,而是要時刻記住,你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投資。
舉個例子,一位曾經被動的學生,在理解這一點後,改變了態度。他開始主動尋找市場痛點,設計解決方案,並迅速將自己的商業模式圖從理論化為實踐。結果,他的創業項目獲得了初創基金的支持。
成功的思維轉變:從等待指令到主動探索
如果你也曾陷入被動等待的心態,不妨從今天開始,嘗試改變:
- 主動思考: 每學到一項新知識,問自己:「我怎樣才能應用它來創造價值?」
- 制定計劃: 把長遠目標拆解成具體的短期行動,逐步完成。
- 持續行動: 即使沒有外力推動,也要保持自律,堅持不懈地前進。
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積極主動的心態,和持續行動的毅力。當你擁有了這種思維模式,成功也將變得觸手可及。
選擇創業,就選擇了全力以赴
創業思維的核心,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認知,更是一種行動的習慣。記住:你所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為自己的未來鋪路。與其等待機會降臨,不如主動出擊,為自己創造機會。
在創業的路上,心態決定高度。選擇主動,選擇成長,選擇成功!
這次先分享到這裡,有興趣創業的網友,歡迎報讀我任教的創業課程。
本文作者: Lasco Sir
- 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創辦人,教育局註冊教師。
- 有問題想諮詢Lasco Sir嗎,歡迎發電子郵件給他: lasco@wanchai298.com。
- Lasco Sir的教師夢: 他為什麼會有想做老師的想法呢? (詳文...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