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位你要認識的IT界猛人:沈向洋(Harry Shum)
灣仔298電腦資訊網 報導
沈向洋(Harry Shum),作為全球知名的電腦科學家,不僅是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,還曾領導微軟人工智慧與研究集團,推動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。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對電腦視覺、電腦圖學及人工智能的貢獻,特別是開發Bing搜尋引擎的傑出成就,使他成為業界的翹楚。
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IT界的傳奇人物吧!
沈向洋於1966年出生於中國江蘇溧水,年僅13歲時就考入南京工學院,是當時學校年齡最小的學生,後來進入香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,並於美國卡內基·梅隆大學獲得機器人專業的博士學位。在卡內基·梅隆大學期間,他師從著名計算機專家拉吉·瑞迪教授,並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視覺領域開展了先鋒性研究。這些經歷為他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沈向洋:從微軟到全球AI的推手
1996年,沈向洋加入微軟研究院,並於1998年協助成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,這是微軟在海外的第二個研究院,後來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。他的卓越表現使他在2004年晉升為該院院長和首席科學家,並於2006年被評為微軟公司傑出科學家。隨後,他領導了Bing搜尋的產品開發,這一產品成為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,沈向洋因此聲名鵲起。
2016年,沈向洋出任微軟人工智慧與研究集團的執行副總裁,負責人工智能的戰略和技術研發。他帶領的團隊開發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冰(Xiaoice),這是一個可以進行語言交流、創作詩歌和文章的AI助手。這一項目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力,使其能夠模擬人類的情感交流,成為當時的技術突破之一。
在一次被傳媒訪問談到人工智能時,沈向洋強調,AI的核心在於「感知」和「認知」。感知是指人工智能通過視覺和語音技術理解世界,而認知則是指人工智能能夠進一步理解和處理這些信息,並作出決策。他認為,這兩個方面的發展是人工智能未來的重要方向,也是他多年來的研究重點之一。
值得注意的是,沈向洋的AI理念與中國的科技發展密不可分。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數據資源,這使得中國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理想場所。沈向洋認為,中國的IT企業和新創公司正在迅速崛起,特別是在電腦視覺和數據挖掘領域,中國的公司和科研機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。他堅信,中國將在全球科技創新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
2019年11月,沈向洋宣布將離開微軟,但他仍繼續擔任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·納德拉的個人顧問,並成為AI初創公司小冰公司的董事長。2020年,他接受清華大學的聘請,成為該校高等研究院的雙聘教授,繼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。
在談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時,沈向洋提醒人們要保持冷靜。他指出,當前AI技術過於依賴大數據和大計算,而人類的智慧往往來自於少量樣本的舉一反三。此外,AI演算法存在「黑箱」問題,許多演算法內部機制不透明,難以解釋。這些問題需要在未來的技術發展中逐步解決。
儘管如此,沈向洋對於AI的未來充滿信心。他相信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AI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關鍵作用,尤其是在醫療、教育和智能城市等應用場景中。他認為,AI不僅應該提升生產效率,還應該在提升生活質量和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2023年3月,沈向洋獲委任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。
Photo credit: HKUST, HKUST Council Chairman Prof. Harry Shum (left) and Honorary Fellow Prof. Ko Ping-Keung (right)
(圖:沈向洋在2024外灘大會 – Inclusion 2024】AI前瞻分享會作演講嘉賓)
總結來看,沈向洋的職業生涯代表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突破,從微軟的領導角色到教育界的貢獻,他一直在推動科技進步的前沿。他的願景不僅限於技術創新,還包括如何通過科技改善人類生活,為全球帶來更多的福祉。
未完,「灣仔298電腦資訊網」帶你知多一點點!
我們知道以上的消息,對我們有什麼幫助?